深圳市优威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83 1699 4286
深圳市优威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闻资讯

News
联系我们

【深度解读】第十八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一场关乎地球未来的“脑力风暴”

发表时间:2025/09/03 阅读量:27 来源:深圳市优威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月19-22日,长春。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这个已走过18年的学术品牌,再次集结了来自全国野生动物保护与研究领域的“最强大脑”。会议虽已落幕,但留下的话题却远未结束——在气候变化加剧、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当下,这场会议究竟为我们揭开了哪些野生动物保护的新篇章?

图片

01

学术盛宴:11大专题,直击野生动物保护“最前沿”

Summary

本次会议设置了11大专题,从动物种群生态到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几乎涵盖了野生动物保护的所有核心领域。每一个专题背后,都是一场关乎物种生死存亡的“脑力风暴”。

  • 动物生态与行为从中华秋沙鸭的繁殖生境选择到蝙蝠避光行为的保护策略,研究者们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野生动物的行为背后,隐藏着适应环境变化的“密码”。

  • 动物遗传与进化从鲸类脂肪层增厚的分子机制到大熊猫基因表达的跨界调控,基因组学的最新进展为我们打开了理解物种适应性演化的“黑匣子”。

  •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从穿山甲重要病毒研究到蝙蝠冠状病毒溢出的生态驱动力,疫源疫病研究正在成为野生动物保护的新战场。

    图片


02

院士发声:保护演化生物学,链接过去与未来

Summary

魏辅文院士的大会特邀报告《保护演化生物学:链接生物多样性保护过去、现在与未来》,无疑是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

  • 保护演化生物学魏院士首次提出的这一概念,将演化生物学与保护生物学深度融合,强调从演化的视角理解物种的濒危机制和保护策略。

  • 大熊猫保护案例魏院士以大熊猫为模型,揭示了大熊猫在食性转换和特化历程中的适应性演化规律,推动了国家大熊猫放归和栖息地廊道建设工程的实施。

图片


03

技术赋能:从无人机到环境DNA,科技如何重塑野生动物保护?

Summary

本次会议的另一大亮点,是科技在野生动物保护中的广泛应用。

  • 无人机遥感技术:东北林业大学姜广顺团队展示了如何利用无人机精准监测虎豹及其猎物种群和栖息地,为顶级捕食者的保护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 环境DNA技术:大连海洋大学王汨团队的研究表明,环境DNA技术可以高效监测河流鱼类多样性,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的工具。

  • 红外相机与人工智能:东北林业大学戴文锐团队展示了基于红外触发相机和人工智能的野生动物监测研究,实现了对野生动物的精准识别和行为分析。

图片


04

跨界融合:当生态学遇见微生物组学、人工智能

Summary

本次会议的一大特色,是生态学与微生物组学、人工智能等学科的跨界融合。

  • 肠道微生物与动物适应:从黑线仓鼠的生态免疫学研究到牦牛肺组织免疫功能特异性研究,肠道微生物正在成为理解动物环境适应机制的新钥匙。

  • 人工智能与生态网络兰州大学赵洋洋团队展示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分析三物种生态网络的架构与稳定性,为理解复杂生态系统提供了新的视角。

图片


05

未来展望:野生动物保护,路在何方?

Summary

会议虽已落幕,但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思考远未结束。

  • 从科学到政策:如何将科学研究转化为保护政策,如何将保护政策落地实施,是每一个研究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 从单一物种到生态系统:从单一物种的保护到整个生态系统的保护,从基因多样性到生态系统功能,野生动物保护的范畴正在不断拓展。

  • 从本土到全球: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日益加剧的背景下,野生动物保护需要从本土走向全球,从区域合作到全球协同。

图片

彩蛋

我们的展台也被“包围”了!

Sum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