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优威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83 1699 4286
深圳市优威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闻资讯

News
联系我们

优威视讯人工智能红外相机智能识别终端的原理与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25/09/05 阅读量:9 来源:深圳市优威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文深入分析了优威视讯(UVision)推出的基于人工智能的红外相机智能识别终端(型号:FEAF A_LESKE 6921)的技术原理及其在生物多样性监测科研领域的应用价值。该终端作为一款“野生动物监测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管理中枢”,通过集成先进的深度学习模型、强大的边缘计算能力和云端协同管理,实现了对海量红外相机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多物种精准识别与智能化分析,彻底变革了传统的野生动物监测模式,为科研单位、林业部门及保护机构提供了高效、精准、可扩展的技术解决方案。


wechat_2025-09-05_101328_651.png

一、 引言:传统红外相机监测的瓶颈与智能化转型

红外触发相机已成为生物多样性调查和野生动物研究的标准工具。然而,其广泛应用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1. 数据爆炸:大规模布设相机产生海量图像/视频数据,人工筛查与识别工作量巨大,耗时数月甚至数年。

  2. 专业依赖:物种识别高度依赖分类学专家的经验和时间,人力成本高昂且易产生疲劳误差。

  3. 信息滞后:从数据回收到获得分析结果周期漫长,无法对生态环境变化或濒危物种出现等事件进行快速响应。

  4. 管理复杂:对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众多相机进行数据收集、状态监控和设备管理极为不便。

优威视讯的智能识别终端应运而生,旨在解决上述核心痛点。它并非一台简单的红外相机,而是一个集中式的、具备强大AI算力的边缘计算与管理枢纽,将传统红外相机升级为一个智能化、网络化的生态感知物联网系统。


wechat_2025-09-05_101346_055.png

二、 系统核心架构与工作原理

该系统的运作基于“端-边-云”协同的架构,其智能识别终端是其中的“边”与“云”的核心。

1. 硬件平台:强大的边缘计算单元
从图片信息可知,该终端是一个设计专业的硬件设备(宽247mm x 厚62mm x 深323mm,重1.8kg)。其丰富的接口定义了其核心功能:

  • 多网络接入:支持4G/5G移动网络和双频Wi-Fi,确保在无网线部署的偏远地区也能将数据实时回传。集成蓝牙便于现场移动设备连接与配置。

  • 高速数据采集千兆网口和多个USB 3.0接口保障了从多台红外相机高速下载数据时的流畅性,避免瓶颈。

  • 本地输出与调试HDMIDisplayPort接口支持本地显示输出,便于现场调试和可视化展示;音频输入/输出接口为未来扩展声学监测功能预留了可能性。

  • 强大算力支撑:能够承载深度学习模型进行实时推理,其内部必然集成高性能处理器(如GPU、NPU等AI加速芯片),是整套系统的“大脑”。

wechat_2025-09-05_101358_980.png

2. 软件核心:内置AI识别与管理系统(工作原理核心)
终端内置两大软件系统,这是其智能化的本质所在。

  • A. 红外相机野生动物识别模型

    • 深度学习能力: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架构,该模型已在超大规模的野生动物图像数据集上完成训练。它能自动学习并提取不同物种的深层特征(如体型、斑纹、毛色、形态等),而非依赖人工设定的规则。

    • 多物种同步识别:技术亮点在于能够在一张图片中同时识别多个目标(如5只野猪),并分别进行标注,极大提升了群体监测场景的效率。

    • 高精度识别:示例中提及成功辨识金钱豹中华斑羚等特征相似或珍稀的物种,证明了模型在复杂自然场景下的鲁棒性和高精度。

    • 持续进化能力:具备即时纠正远程升级功能。研究人员发现识别错误时,可通过平台反馈,系统利用这些反馈数据不断优化模型。开发者也可将更新的模型版本通过网络远程推送升级,使整个系统的识别能力持续迭代增强。

  • B. 红外相机管理系统
    该系统实现了对监测项目的全流程可视化管理

    • 采集:远程控制联网相机的开关、参数设置(灵敏度、拍摄模式等)。

    • 分类:AI自动对上传的图片/视频进行物种分类和标签化。

    • 存储:结构化存储元数据(物种、数量、时间、位置等),并可关联原始媒体文件。

    • 分析:内置工具可进行物种频次统计、多样性指数计算(如α、β多样性)、活动节律分析等。

    • 报告:可根据预设模板,自动生成周期性的监测报告(如月报、季报),大幅减少人工撰写报告的工作量。

wechat_2025-09-05_101407_595.png

3. 工作模式:“一对多”集中式管理
这是其规模化应用价值的关键。一台智能识别终端可同时连接和管理80-100台红外相机。这些相机通过无线网络(4G/5G)或有线网络将数据汇聚到终端,由终端统一进行AI识别和预处理,然后再将结果和关键数据上传至云平台。这种模式极大降低了单台相机的智能成本和总功耗,实现了降本增效。

wechat_2025-09-05_101416_044.png